侧边栏壁纸
博主头像
张种恩的技术小栈博主等级

行动起来,活在当下

  • 累计撰写 748 篇文章
  • 累计创建 65 个标签
  • 累计收到 39 条评论

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kube-proxy 的三种代理模型

zze
zze
2021-07-22 / 0 评论 / 0 点赞 / 515 阅读 / 3371 字

不定期更新相关视频,抖音点击左上角加号后扫一扫右方侧边栏二维码关注我~正在更新《Shell其实很简单》系列

本质上来讲,一个 Service 对象对应于工作节点内核之中的一组 iptables 或 ipvs 规则,这些规则能够将到达 Service 对象的 ClusterIP 的流量调度转发至相应 Endpoint 对象指向的 IP 地址和端口之上。内核中的 iptables 或 ipvs 规则的作用域仅为其所在工作节点的一个主机,因而生效于集群范围内的 Service 对象就需要在每个工作节点上都生成相关规则,从而确保任一节点上发往该 Service 对象请求的流量都能被正确转发。

每个工作节点的 kube-proxy 组件通过 APIServer 持续监控着各 Service 及其关联的 Pod 对象,并将 Service 对象的创建或变动实时反映至当前工作节点上相应的 iptables 或 ipvs 规则上。客户端、ServicePod 对象的关系如图所示。

image.png

Nefilter 是 Linux 内核中用于管理网络报文的框架,它具有网络地址转换(NAT)、报文改动和报文过滤等防火墙功能,用户可借助用户空间的 iptables 等工具按需自由定制规则使用其各项功能。ipvs 是借助于 Netfilter 实现的网络请求报文调度框架,支持 rr、wrr、lc、wIc、sh、sed 和 nq 等 10 余种调度算法,用户空间的命令行工具是 ipvsadm,用于管理工作于 ipvs 之上的调度规则。

Service 对象的 ClusterIP 事实上是用于生成 iptables 或 ipvs 规则时使用的 IP 地址,它仅用于实现 Kubernetes 集群网络内部通信,且仅能够以规则中定义的转发服务的请求作为目标地址予以响应,这也是它之所以被称作虚拟 IP 的原因之一。kube-proxy 把请求代理至相应端点的方式有 3 种:userspace、iptables 和 ipvs。

userspace 代理模型

此处的 userspace 是指 Linux 操作系统的用户空间。在这种模型中,kube-proxy 负责跟踪 API Server 上 ServiceEndpoints 对象的变动(创建或移除),并据此调整 Service 资源的定义。对于每个 Service 对象,它会随机打开一个本地端口(运行于用户空间的 kube-proxy 进程负责监听),任何到达此代理端口的连接请求都将被代理至当前 Service 资源后端的各 Pod 对象,至于哪个 Pod 对象会被选中则取决于当前 Service 资源的调度方式,默认调度算法是轮询(round-robin)。userspace 代理模型工作逻辑如图所示。

image.png

另外,此类 Service 对象还会创建 iptables 规则以捕获任何到达 ClusterlP 和端口的流量。在 Kubernetes 1.1 版本之前,userspace 是默认的代理模型。

在这种代理模型中,请求流量到达内核空间后经由套接字送往用户空间中的 kube-proxy 进程,而后由该进程送回内核空间,发往调度分配的目标后端 Pod 对象。因请求报文在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来回转发,所以必然导致模型效率不高。

iptables 代理模型

创建 Service 对象的操作会触发集群中的每个 kube-proxy 并将其转换为定义在所属节点上的 iptables 规则,用于转发工作接口接收到的、与此 Service 资源 ClusterIP 和端口相关的流量。客户端发来请求将直接由相关的 iptables 规则进行目标地址转换(DNAT)后根据算法调度并转发至集群内的 Pod 对象之上,而无须再经由 kube-proxy 进程进行处理,因而称为 iptables 代理模型,如图所示。

image.png

对于每个 Endpoints 对象,Service 资源会为其创建 iptables 规则并指向其 iptables 地址和端口,而流量转发到多个 Endpoint 对象之上的默认调度机制是随机算法。iptables 代理模型由 Kubernetes v1.1 版本引入,并于 v1.2 版本成为默认的类型。

在 iptables 代理模型中,Service 的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功能都使用 iptables 规则实现,而无须将流量在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来回切
换,因此更为高效和可靠,但是性能一般,而且受规模影响较大,仅适用于少量 Service 规模的集群。

ipvs 代理模型

Kubernetes 自 v1.9 版本起引入 ipvs 代理模型,且自 v1.11 版本起成为默认设置。在此种模型中,kube-proxy 跟踪 API Server 上 ServiceEndpoints 对象的变动,并据此来调用 netlink 接口创建或变更 ipvs(NAT)规则,如图所示。

image.png

它与 iptables 规则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客户端请求流量的调度功能由 ipvs 实现,余下的其他功能仍由 iptables 完成。

ipvs 代理模型中 Service 的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功能均基于内核中的 ipvs 规则实现。类似于 iptables,ipvs 也构建于内核中的 nefilter 之上,但它使用 hash 表作为底层数据结构且工作于内核空间,因此具有流量转发速度快、规则同步性能好的特性,适用于存在大量 Service 资源且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ipvs 代理模型支持 rr、Ic、 dh、 sh、sed 和 nq 等多种调度算法。

0

评论区